民进李存:战疫心理疏导 凝聚新心力量
突然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重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周密部署下,全国各地严防死守,在最短时间内取得了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大战略成果,令世界瞩目。其中,可圈可点的制度安排、各方协作、凡人善举不胜枚举,值得我们认真回顾、深入总结。就当前和今后而言,在有形的严防死守、完善治理机制的同时,对无形的所有民众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特殊人群的心理疏导应引起重视,值得深入研判总结。
疫情初起之时,由于新冠肺炎的全新性、未知性,各类涉疫情消息泛滥,再加上社会公众正常生活习惯的改变,相当一部分人群出现了心理、情绪改变,如焦虑、恐惧、失眠等。我国各相关心理服务机构、科研院所第一时间奔向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通过电话、微信新媒体等方式,对患者、医护人员、警察、社区服务者人员等进行心理干预,各级新闻传媒机构对社会易感人群、普通公众进行全方位的知识辅导和行为建议,无数辛苦的努力使大批精神高度紧张人群在疫情爆发期压力得以持续缓解,整体避免了在疫情中因过度心理障碍而发生不良事件,有效的助力了抗疫阻击战。
疫情带来的心理问题不可能迅速的烟消云散,尤其在当前全球疫情仍旧在高位运行、趋势仍存在不确定性的情况下,疫情心理压力时时会存在反弹,也很有可能会因为一些小的触发点而可能引发难以预料的后果。因此,我们必须认真总结,进一步完善国家心理疏导干预机制,凝聚起新的理性健康心理力量,助力我国抗疫取得最终的胜利。
要确立应对疫情的系统心理疏导机制。加快建立应对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心理疏导预案,建立符合各地实际情况的社会心理疏导模式,从组织、人员、经费和措施上提供保证,降低因疫情而患精神疾病的患病率。提高群众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心理疏导的认知度和接受度,同步通过电视、广播和手册等方式进行大面积的社会心理疏导和提供电话、网络治疗等一对一危机干预服务。
要有针对性的纾解心理问题。要加强相关科学知识的普及,对一些不正确的信息及时予以辟谣、澄清,对于一些不太明确的内容开诚布公的与公众交流,将相关进展第一时间予以公开,减少社会猜疑。要强化人文关怀,强化人与人间的关心帮助、邻里间的守望相助,党和政府的关怀体恤等理念,增强人群战胜灾难的勇气和力量。
要注重中长期社会心理疏导工作。社会心理疏导干预需要时间和过程,要接纳并处理相关人员出现的一些烦躁和反社会的行为。对心理创伤影响较大的群体,除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进行心理服务外,还要进行中长期心理追踪和电话干预,最大限度地减少创伤,避免心理危机后遗症。
“疫情无情人有情”,情意不仅仅在于物质条件的保障,更在于保护好一个个宁静祥和的心,让心理疏导和帮助成为新的好心情的安全阀和助推器,助我们一路平安。
(作者:南阳理工学院传媒学院院长,民进南阳市委会副主委 )